不久前,有一天晚上,尤西比厄斯順便來訪。他靜靜地進來,蒼白的容貌因神秘的微笑煥發(fā)出光彩,他喜歡用他的微笑激起好奇心。我和弗洛雷斯坦都坐在鋼琴旁。你知道,弗洛雷斯坦是那種罕見的音樂人士之一,他好像能預料所有新的、未來的和非凡的東西。然而,這次即使對于他也是一個蘊藏著的驚喜。
“致敬,先生們,一個天才!”尤西比厄斯一邊說一邊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首樂曲。他不允許我們看標題。我漫不經心地翻看著,這首前所未聞的音樂作品,對其奧秘的享受有某種奇妙的東西。而且,在我看來,每一個作曲家都有他自己的音樂筆跡。在紙上,貝多芬看起來不同于莫扎特,就如同讓·保羅的散文不同于歌德的散文。然而,這時我好像被陌生的眼睛奇異地凝視著——花朵的眼睛、蛇怪的眼睛、孔雀的眼睛、少女的眼睛。某些地方變得更清晰了——我覺得我能辨別出莫扎特的《我們將握住對方的手》(Làcidaremlamano)了,它通過上百個和弦編入其中,萊波雷洛向我眨著眼睛,唐·喬瓦尼披著白斗篷闖了進來。弗洛雷斯坦說:“好吧,我們來聽聽。”尤西比厄斯義不容辭地演奏起來,我們在窗前互相靠在一起聽著。他好像著魔似的演奏著,用魔法召喚起了活生生的現實的形象。那個時刻的熱情賦予他手指的靈敏遠遠超越了正常的天資。毫無疑問,弗洛雷斯坦的喝彩,即使不算他寧靜的微笑,無疑也只是表現為這樣一個陳述:這首變奏曲本應該是由貝多芬或舒伯特創(chuàng)作的,他們任何一個都是鋼琴演奏大師。但是,他看了看標題并讀到:“《我們將握住對方的手》,鋼琴變奏曲,弗里德里克·肖邦,作品2”。我們兩個人都難以置信地呼喊:“作品2!”我們都立刻開始談論,我們的臉上充滿了激動。大意是:“總算有了體面的作品——肖邦,從來沒聽說過這個人!——他會是誰?無論如何是個天才!那不是澤林娜或者萊波雷洛在笑嗎?”那情景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的。我們喝著酒,談著肖邦,去找拉羅大師。他將信將疑地笑著說:“噢,我知道你們和你們的所有新發(fā)現。但是,無論如何,把肖邦的作品帶來吧。”我們許諾第二天就照辦。
尤西比厄斯不久就離開了,他像往常一樣靜靜地走了。我和拉羅大師又待了一會兒。弗洛雷斯坦當時沒有家,他穿過月光照耀的街道去了我的寓所。午夜過后我發(fā)現他在我的房子里,躺在沙發(fā)上,閉著眼睛。他好像在說夢話:“肖邦的變奏曲在我的腦子里不斷地回響著,它給人的印象如此深刻,是純粹肖邦的。引子——它自身是完整的——(你記得萊波雷洛那些跳躍的三度嗎?)——我認為對整體來講是最不適宜的。但是他的主題(我想知道他為什么選擇降B調)、變奏、結尾、慢板——這個天才從每一個音節(jié)向你窺視。當然,親愛的尤利烏斯,那些角色是唐·喬瓦尼、澤林娜、萊波雷洛和馬塞托。澤林娜在主旋律中的響應足夠浪漫了。第一個變奏也許可以被描述為貴族的和賣弄風情的——西班牙貴族殷勤地向農家女調情。在第二變奏中成為不證自明的,它變得更親密,更具有喜劇性,更好爭論,好像一對情人在互相追趕對方,在不同尋常地歡笑。怎么在第三變奏中全變了!
這里是月夜的、神話般的奇妙,馬塞托遠遠地站著,他在粗魯地咒罵——而唐·喬瓦尼卻鎮(zhèn)靜自若。那么關于第四變奏,你覺得怎么樣?(順便說一下,尤西比厄斯演奏得很干凈。)那不是魯莽、肆無忌憚、直截了當的嗎?慢板是降B小調,誠然,我想不出更適當的。它看起來蘊含著對唐·喬瓦尼的道德警告。當然,它很頑皮但是也很令人愉快,萊波雷洛應該在偷聽——在灌木叢后面發(fā)笑;雙簧管和單簧管應該傾訴出那迷人的引誘,降B大調,在高潮應該標志著第一個多情的吻。但是這些都無法與最后一個樂章比較——尤利烏斯,還有酒嗎?終曲整個兒是莫扎特式的,有開香檳酒瓶塞的砰砰聲和玻璃杯的叮當聲——有萊波雷洛的聲音插入,復仇、追隨著的幽靈,唐·喬瓦尼快速逃跑了!然后是結尾——安撫人心地畫上句號。”他總結道,當聽到這個結尾時,只是在瑞士他曾經體驗過如此的感覺(在那些美好的日子里,當傍晚的太陽達到最高的山尖,最后一道光線消失了,讓人感覺到那巨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已經閉上了它們的眼睛,人們被賦予了天堂般的幻覺)。
“現在,尤利烏斯,”他說,“警惕你的新夢,去睡覺吧!”“最親愛的弗洛雷斯坦,”我回答說,“這些個人的情感可能是值得贊美的,如果不是主觀的話;但是,肖邦的天才顯而易見,我本人也向這樣的靈感、這樣高尚的努力和精通致敬!”帶著這些念頭,我們去睡覺了。